《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戢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表明
A.铁器的使用已取代铜器 |
B.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
C.工匠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 |
D.诸侯“问鼎天下”,分封制宗法制土崩瓦解 |
历史老师在某课课件结尾处添加了一组图片:青铜宝剑、铁犁、汉代素纱蝉衣、唐宋瓷碗和明清的彩瓷瓶,历史老师最可能要表达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间风俗 | B.元代的海外贸易 |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成就 | D.中国瓷器的辉煌历史 |
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 )
①官营手工业 ②民营手工业 ③家庭手工业 ④工场手工业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明清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
B.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了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
C.在古代中国,火药主要用于制作鞭炮,指南针大多用于看风水 |
D.中国瓷器文化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英语中“中国”称为“China”即瓷器。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下列三件手工艺品均是我国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分别产生于不同朝代,其中出现最早的是在( )
A.清朝 | B.明朝 |
C.唐朝 | D.汉朝 |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右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炼钢和淬火工艺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钛左趾(剁脚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 )
A.实行盐铁官营 | B.用灌钢法冶铁 | C.加快盐铁生产 | D.郡县制的合理性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