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歌星周杰伦的《青花瓷》传唱海峡两岸,这与国人对瓷器的衷爱是分不开的。下列有关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时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
B.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说明这时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
C.青花瓷是元代出现的,明清时成为主流 |
D.中国官营制瓷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
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冶炼生铁和钢 | 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制作锋利兵器的灌钢法 |
C.用水排鼓风治铁,提高了冶炼水平 | D.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
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
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
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
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 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 C.商周时期 | D.秦汉时期 |
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这种情况印证了( )
A.战国时期我国已能够造钢剑 | 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 |
C.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灌钢技术 | 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
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阅读下列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纴,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清代全史》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工极细 | B.商品经济发展 |
C.雇佣关系 | D.资本主义萌芽 |
元末明初,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乃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其关键因素是
A.松江地区自然环境更适合植棉 |
B.宋代时植棉技术传入松江 |
C.黄道婆全面改进并推广了棉纺织的生产技术 |
D.植棉、纺棉纱、织棉布的经济效益高于种植水稻 |
宋代制瓷业发达,出现了五大名窑,它们主要为政府及皇室服务,其中四座分布在北方,这反映出
①官营手工业在宋代仍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中心对官营手工业的影响较大 ③北方制瓷业水平比南方高 ④南方私营手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说法不符合明代以来我国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
A.陶瓷方面烧出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 |
B.明代松江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
C.官营手工业开始走向衰弱,私营手工业开始居主导地位 |
D.开始出现具有雇佣关系的大规模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