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
A.阶级分析法 | B.“三个代表”理论 |
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
1927年,毛泽东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
D.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不能体现于下列哪篇文章中(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
B.《论十大关系》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D.《论联合政府》 |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③②④① | B.①②③④ | C.③②①④ | D.②③①④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材料出自毛泽东的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十大关系》 |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下列关于毛泽东发表的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 |
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