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宗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统一战线理论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C.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
2015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回顾毛泽东提出的下列理论与观点,其先后顺序应该是:①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 B.③④②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④①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巨大作用 |
B.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C.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科学认识 |
D.后者都对前者进行继承与发展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
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C.“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D.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矛盾的理论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要对此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B.中共革命实践的产物 |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