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人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部分段落到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椐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变为马克转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新民主主义论》 |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 )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④ |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据材料二说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社会发展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指
A.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民贴出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归农会。”该春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时的中国革命属于
A.无产阶级革命 | B.民族革命 |
C.科学技术革命 | D.民主革命 |
有学者认为,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以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井冈山的斗争》 | B.《论人民民主专政》 |
C.《新民主主义论》 | D.《论十大关系》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等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认为:“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5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说: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材料四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1)与1894年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20世纪初孙中山的思想有了怎样变化?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特征的?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的力量”。(6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