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 B.民权、民生 | C.民族、民权 | D.富国、强国 |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表现在( )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
“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是四川民间俗语,因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引用被称为“猫论”。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引用了这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邓小平的当时观点应该是
A.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民间养猫 | B.要大胆开拓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C.在生产关系上不一定采用固定的形式 | D.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 | B.实事求是 |
C.团结一致 | D.戒骄戒躁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下列内容出自82版宪法而非其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巡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1978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一讲话:
A.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
C.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
下图是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在这位中国现代化建设引路者手中的牌上,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C.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行市场经济 |
D.同第三世界国家结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体制改革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
C.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 B.民权、民生 |
C.民族、民权 | D.富国、强国 |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的)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10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家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6%。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事?《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事?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