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小平理论
高中历史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结合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总结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79年11月26日
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来源: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列有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的旗帜
B.在中共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
D.“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师夷长计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材料四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第415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旧学”、“新学”各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来源: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是中国人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在体制内所主导的,旨在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一再挫败,因而体制外的被统治阶级才不得已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心,承担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职责……采取的手段也日益激烈和彻底,即从体制内的"自强"运动到对体制本身的改良,再到暴力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中国史学汇编》
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三: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央社会主义学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些”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先后在“体制”内外进行尝试
(2)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尝试活动,用史实概括
(3)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6分)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几个阶段中的重大贡献。
(6)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一讲话:

A.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C.使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在这位中国现代化建设引路者手中的牌上,写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行市场经济
D.同第三世界国家结盟,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的)荷塘十里果香……
1992年《春天的故事》又迅速唱遍大江南北。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二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10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家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6%。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标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事?《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事?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 )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邓小平理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