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凡是”的观点突出反映了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 B.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的错误方针 |
C.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 | D.认为党内始终存在两条路线斗争的错误认识 |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据此回答:
(1).中国在20世纪中期和后期经历的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这两次巨变产生的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这两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两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
(4).这两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这两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这两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体现中共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
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③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
结合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并总结两次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八大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
A.国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
D.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邓小平指出:“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
B.“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 B.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
C.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D.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目前进行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一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关系。
(4)材料二与材料三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在当时有何历史意义?
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 |
B.左的思想依然顽固 |
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 |
D.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 |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的理论概栝。
请回答:
(1)结合二战之前的典型史实,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4分)
(2)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是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4分)
(3)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如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6分)
2004年8月22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百周年诞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他的讲话摘要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
从“师夷长计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材料四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下),第415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旧学”、“新学”各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