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 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请教”是为了( )
A.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 B.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 |
C.反对殖民主义的罪恶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进程中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两者的相同点是( )
A.都反对宗教信仰 | B.都提倡理性王国 |
C.都反对专制王权 | D.都批判封建主义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否定宗教信仰 | B.主张废除所有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C.挑战教会权威 |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思想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在思想上的主要差异是( )
A.是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 | B.是否推崇君主权威 |
C.是否注重对人与社会的研究 | D.是否体现人文精神 |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
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了。
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
此人最可能是谁( )
A.孔子 | B.荀子 |
C.老子 | D.韩非子 |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 )
A.韩非子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 |
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
A.“百家争鸣” | B.商人地位提高 |
C.大力开垦私田 | D.诸侯重视教育 |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咨议会没有实权 | B.维护专制集权 |
C.仍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 D.改革了政治机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