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请回答: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摘自《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摘自《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一开始,明太祖主要关心的是建立和永远保持一种政治现状,他不关心经济的发展……就明人所关心的问题来说……必须保持其农业特点,不能兼容并包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华帝国对外并不寻求领土扩张。同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明王朝当局非常想把国土与世界隔离开来……尽可能减少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从16世纪中期起……(英国)王室向那些“具有足够企业精神,可资移植新技艺或者引进新制造业”的人士包括外国人颁发特许证,利用该垄断性的特许证制度来撬动产业升级。……通过这场大规模的进口替代运动,英国政府从欧洲大陆移植了一系列新企业和新产业。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趁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把“大批宗教难度作为‘英国经济和工业方面有价值的资产’而加以吸收”。向移民颁发特许证、授予专利权、给予宗教宽容、以学徒制促进技术本地化等诸多政策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工匠大移民。
——编自梅俊杰《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经济趋势及其所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经济发展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园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漫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次文化融合的分别在什么时期?各产生什么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理学的新特点,并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则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荀子》
材料二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也?曰分
——《荀子》
材料三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
请回答:
(1)归纳三则材料中荀子的基本观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荀子这些思想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提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16分)
材料一:(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
“基督徒应当听劝,努力跟从他们的头基督,经历痛苦,死亡,和地狱。”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如何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冲突不断,政局不稳,而刚独立的荷兰在其发布的宪章中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宗教原因受到调查或迫害。”这使荷兰吸引了大批在其他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带来了垄断世界市场的钻石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些都为荷兰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奠定了基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刘植荣《透视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与衰落》
材料二  1636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如同其他的期货交易一样,投机商操纵着郁金香市场的行情,他们趁价格下跌时建仓,大量囤积转手就能获取暴利,许多人转眼之间就成了巨富。短短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但是,一位年轻的外国水手,初来乍到,竞将船主花了3000个金币(约合现在3万到5万美元)郁金香球茎作为鲜鱼的佐料一块儿吃掉了。这使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然后开始贱价卖出球茎。此后,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后来,荷兰政府宣布,郁金香投机狂潮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的严重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摘编自博知《郁金香泡沫事件始末》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在17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郁金香泡沫”破灭的原因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四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五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反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形成“三冗”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出两个人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1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2分)
材料2: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全集》
(2)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并分析该方案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3)依据材料3,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2分)
(4)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