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高中历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改革发展时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人的理性是人的本质,它一方面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或武器,另一方面,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或不断反省自身的精神——有强烈的道德感的人——一言以蔽之,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也就是说,启蒙思想的核心如果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那就是自由。                                     
——邓晓芒《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
材料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中,萌发最早、成就较大的是民族主义……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归结到一点,用当时流行的说法,叫做“革命排满”,其实,排满的政见,不独孙中山有,其他蓄反清之志的人也都有。关于对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的评价,史学界主要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首先要归功于孙中山的饱含民主革命精神的民族主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孙中山等人的阶级局限,其提出的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为辛亥革命的失败埋下伏笔。     
——据张正明等《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儒、墨两家为“取合诸侯”而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指出儒、墨两家治国思想的主要区别。
(2)17—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列举当时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他们关于“自由”的主张。
(3)阅读材料三,关于对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纲领的评价,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

A.老子 B.荀子 C.韩非子 D.朱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依据材料,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及深化的根源。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材料四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三阶段时期的核心主张?并概括指出国人在第三阶段的“觉悟”最终对中国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变化?结合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什么?(此题按二级目录框架格式,依据材料具体论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哪家的思想?(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明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