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高中历史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下列属于韩非子法家思想主张的是        (   )
①要“以法为本”来治理国家   ②臣民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约束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应顺应时代进行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
出的是                         (   )

A.庄子主张“无用”的思想 B.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的思想
C.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 D.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来源: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A和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映老子的观点并具有积极意义的论述是

A.“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同学暑假去泰山旅游,看到一座岩石上刻有《道德经》,他看到石刻上出现的内容可能有

A.“福祸相倚”
B.“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权神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家韩非与董仲舒思想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主张“仁政” B.提倡法治
C.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认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A.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派实力最强
B.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
D.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当时,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最终动摇封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
(2)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3)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又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4)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尽心下》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6分)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什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④“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A.①王充②荀子③董仲舒④韩非子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韩非子④王充
C.①王充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韩非子 D.①董仲舒②韩非子③荀子④王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