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材料一 根据秦国社会发展特点,商鞅变法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和加强专制主义国家,满足秦孝公富国强兵的愿望;一是彻底废除土地国有制,满足人们因私有制度的发展而换起来的追求私有财产的“嗜欲”。
——许垣《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太和(魏孝文帝年号)年间,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地,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
——《魏书·儒林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标准,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没有?请举出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相应的措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初期,吴起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主持变法。与其他国家相比,楚国旧贵族保守势力强大,他们把持许多重要职位,而且盘根错节,动弹不得。吴起对楚悼王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精简机构。
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起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和改革目的。
(2)根据材料,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评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四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现象,改革者应坚持怎样的态度?(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为什么说三次改革都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386年一前381年) |
商鞅变法 |
关系 |
蔡泽曰:“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
B |
C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
(2)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农业经营模式,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并厉行除旧布新,力求富国强兵。但历代对此褒贬不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苏轼上书神宗:“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简析材料一中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农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归纳董、苏二人否定商鞅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发点。
材料二 张謇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曾创办通海等盐牧公司,为大生纱厂等提供原料。
图1 通海垦牧公司 图2 通泰盐垦公司债票 图3 大生纱厂股票
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义兼本末,……义有先后而无轻重。”“考之泰西各国,近百年来,讲求农学,务臻便利。”“农以垦荒为先”,“农产之重要,无过于棉”,他说:“我国有小农而无大农,故终岁勤动,往往仅足自给。……当集公司而兴农业。”建议“久荒之地,听绅民召佃开垦,成集公司用机器垦种。……国人能为地主而资力不足,外国人有资力,又有技术,而不能为地主,非合并而利用之,无以收化荒成熟之效。但须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并亲身实践,于1901年联络汤寿潜等人发起报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图1)。公司从1911年始有盈利,1911至1925年的15年中获利尤为丰厚,纯利达84万余两,几为原始投资的3倍。自是以后的20多年间,在苏北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利用沿海滩涂建立起了数十个垦牧公司及其它相关企业(图2—3),掀起了一个围海造田的热朝。
—— 摘编自:苑书义《清史研究·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模式的特点。为什么该公司在“1911至1925年间,获利尤为丰厚”?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农业经营模式的看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系列举措
国家 |
时 间 |
农业文件及其调整措施内容摘要 |
美国 |
1938 |
《农业调整法》:加强农业计划,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
1949 |
《1949年农业法》:调控农产品价格,解决生产过剩,实施环境保育计划。 |
|
1985 |
《食物安全法》:降低价格支持成本,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
|
1996 |
《农业完善和改革法》:完善市场导向,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
|
2008 |
《食物、环境保育与能源法》:安全保障补贴,永久灾害援助,推广科研。 |
|
中国 |
1958 |
《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
1983 |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合作化新发展。 |
|
1985 |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
|
2005 |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进步。 |
|
2006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化。 |
|
2012 |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 |
|
2013 |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生态化、合作化、规模化、现代化。 |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系列举措的共同发展趋势。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相似措施及其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撼……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梭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平民和工商业者利益的改革措施?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对待旧贵族态度如何?结果如何?(4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⑵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⑶你从以上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6分)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