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奖励军功 B.废除井田制 C.重农抑商 D.改革社会风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 B.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突出结果是推动经济发展 D.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毋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无几耳。            ——《汉书·贾谊传》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商鞅变法是如何将宗法制大家庭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的?
(2)分析商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所产生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灌溉农业的一大进步 B.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确立了以小块土地为特征的小农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下令“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这两条措施
①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③培植了一批新兴土地所有者
④为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发展开阔了前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 什伍连坐法             ④ 焚烧诗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仟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涉及商鞅变法的措施有(     )
①推行县制   ②废除井田制   ③统一度量衡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