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④③ |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①方田均税法 ②青苗法 ③募役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市易法 ⑥保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⑥ | D.②⑤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在勇 |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往往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下列因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被中止的有
① 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 | B.募役法 |
C.保甲法 | D.均输法 |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 D.加速了民族问的融合 |
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 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
C.加重了财政负担 | 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
C.否定了科举制度 |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