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高中历史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70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黄冀《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②天皇的权力大大加强 
③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权的局面 
④广大人民得到许多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派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
B.全国性的民主政治运动
C.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对明治维新具有继承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6分)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应战和挑战是日本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决心缔造一个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强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产业资本主义制度和近代生产技术,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产业结构变化正充分展开。1889年,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出于“人类事业的进步趋势以及和文明进展保持一致的考虑”。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与西方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摘编自[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 《日本史(1600-2000)》
材料二  1940年7月,日本《基本国策要纲》指出:“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南方施策要纲》中说:“为了应付欧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强东亚诸国政治经济提携,驱逐欧美势力……”                           
——摘编自李玉 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赖于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美国的支持为日本赢得了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机会。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进入生产行业,使日本能够开采美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巨大宝库。政府对技术领先的工业进行关税保护,直到它们能够在国际上进行竞争。70年代,世界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小国家”。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日本人自问:我们该怎么办?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缔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国家的主要举措。参考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上述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背景,并指出这一秩序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日本人“依赖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勃兴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经济、政治问题各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
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 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
(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三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 “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俊《明治维新史》
(3)依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日本关于农业改革的措施

国家
措施
俄国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出钱赎买得到一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为平民。

(1)根据材料一,比较俄、日农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化。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它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四 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
(2)材料三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材料四的观点同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请回答:
(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
(2)以学过的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与附庸,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挽救了危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二战之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等再次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利与公司的产权地位。在法制的护航下,日本公司通过兼容并蓄式的学习借鉴,开创了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日本公司之中,尽管有着较为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个人利益仍然被视为集体利益的附属品,当两者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在日本公司中,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同时,日本公司也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在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推动下,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当中,由此催生出了质量管理的“日本模式”。
——山西教育出版社:《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并分析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日两国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