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 实行地税改革 B. 开化社会文明
C. 引进欧美科技 D. 鼓励工商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三: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
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
数十年,但在人数上,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 以“实行民族主义”。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
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
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社会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是

A.垄断组织形成 B.政府对经济进行较多干预
C.资产阶级政党活跃 D.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日本的第一个防灾法是《备荒储蓄法》,制定于明治13年,即1880年。之后,日本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灾害防治法律。1961年日本更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这是日本灾害应对的基础性法律。迄今已进行了23次修改,平均每两年修改一次。可以说,日本的防灾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吴飞《日本防灾立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2008年第7期
材料三:国土厅防灾局是日本中央防灾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为政府制定全国防灾对策。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都制定了防灾对策规划。日本的都、道、府、县、市的消防局和消防队是地方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所属的紧急救助队伍。日本重视建设“城市防灾中心”及完善公众社区的自救体系发挥着平时可进行防灾培训和对居民科普教育的基地的作用,遇到灾害时可起到防灾对策场所的功能。
——吴飞《日本防灾立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2008年第7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结合史实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在救灾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近代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分析日本救灾减灾成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反映出历史学的价值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有人说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戊戌变法失败有多方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I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留学可以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可以学到最先进的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可以促进留学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留学应避免盲目性。
材料一   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政事一变,雄视东方”的含义。
材料二   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遣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会回想起约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在这一个半世纪里,来到这里的许多留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乏许多杰出人物,如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也包括赵小兰、骆家辉等杰出的政界人才。 
——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访美时对华侨和留学生的讲话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四    1978年底,中国政府派出了首批赴美的50名留学生,赶在中美建交之前前往美国。从此,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大潮。一些媒体称:“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回国,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动力。”
材料五:2010年4月,美国近20位“局长级”政府高官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为期一周的“中美高级政府官员培训班”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此次项目的总负责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介绍,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组织高级官员到中国培训。
(4)根据材料四、五。简要说明中美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4)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三菱是从明治维新以后白手起家的。三菱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大特点是:除了使用一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以外,还高举振兴民族海运业的旗帜,以政府的特权保护和海运独占地位为杠杆,一举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资本的积累。当时,政府的保护形态主要是作为生产手段的船舶、工厂和矿山的廉价出售和航运助成金的发放,其次是为船舶的购入和修理提供贷款等。
——《三菱财阀史》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人》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三菱创业阶段的发展特点?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人“心灵紧闭”和“眼观八方”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赞普赤德祖赞年少继位,由祖母没禄氏辅政。为稳定局势,吐蕃于景龙元年(707年)向唐请婚。中宗封宗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景龙三年吐蕃遣大臣赞咄赴长安迎亲。次年,唐朝命左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着数万段锦帛和大量的工匠入吐蕃……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应金城公主之请,赐《毛诗》、《礼记》、《春秋》等书。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中宗时吐蕃与唐和亲的主要原因,并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金城公主入藏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与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妇女为响应革命而做出了哪些探索?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日本国防妇人会成立于1932年,幕后支持者是陆军省,口号是“国防从厨房开始”,日本国防妇人会伴随日本侵略扩大化而急速发展起来。会员数一年后发展到10多万,两年后发展到60万,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发展到接近1000万人,成为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妇女组织……靖国神社合祀的246万个亡灵中,有57000多是女性,她们大多是“大东亚圣战”中志愿为天皇捐躯的“昭和之烈女”。
——摘自《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妇女运动的特点。
材料四:
 
图1                           图2
图1:1959年的水利工地上,“刘胡兰战斗连”的120个姐妹与壮小伙子摆开“拉石磙”擂台赛,大获全胜,在工地竖起一面光荣旗帜。
图2:被称为“大寨铁姑娘”的队员在开山造田。大寨是地处太行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大寨人的辛勤劳动下,粮食亩产由不足百斤提高到了500斤,成为那个时代“伟大的创举”。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号召下,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大寨女书记郭凤莲和所有的大寨人一样无比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幅图片中女性与男性共同参加劳动的原因。从这一时期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中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一   中国近代关于日本的漫画

材料二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长期扮演着一个急需全中国人认清其本质的角色。依中国人不同的需要,日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要么是一种丧心病狂,打中国主意的、凶险变态的生物,要么就是一个齐备了一切优点、专门让中国人汗颜并发奋图强和榜样。就像同一个人,在书店里一边是批判此人罪恶的书,另一边却是各种成功学书籍的主角,日本就是这么奇怪的存在。
——黄章晋《体温日本》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艺术”特色从18世纪过渡到20世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采取的“发奋图强”活动的历史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回答20、21题。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观察图6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日本进入资本主义体制,可以1868年(明治维新)作分水岭。”这是因为明治维新使日本(    )

A.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C.确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