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从横滨出发,在1年零10个月时间里,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一、二两则材料是什么关系?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政府是怎样发展本国经济的?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4)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
回答:
(1)材料一中柏利的访问为什么不受欢迎?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潜在的盟友”的含义。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
回答: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
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摘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
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摘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有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自(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领主”
“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4分)
(3)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都选自《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路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势力…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和材料三的漫画观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不同国家不同改革的综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3)结合材料二比较说明明治维新成功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川幕府承袭了丰臣秀吉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强制农民以户为单位,把他们直接控制在幕府或大名的统治之下。农民必须永远附着于土地,土地不得买卖或转让……
—— 朱寰 :《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各地农村里,称作土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上;留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了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依附在有钱地主的下面,耕种田地。佃户种出来的米,一起都要缴纳地主。……在上述的情况下,既有了田连阡陌的人,也就有贫无立锥之地的人。……
—— 日本小说《世事见闻录》
材料三 尾西西大海道村的喜兵卫为例,在1829年(文政12年),只拥有土地124,466石,但由于经营生产条纹布的手工工场和染房,并从事贩卖布匹和棉纱的商业活动,他很快就发财致富了。1839年(天保9年),他已拥有土地364,622石;1865年(元治2年),增加到576,356石……,他已成为村内最大地主。
—— 伊文成 :《明治维新史》
材料四 日本开国以后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经济上,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口商品以工业品为主,棉纱、棉布、食糖等如潮水般涌入日本,这使日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人民版中学历史课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1)根据上述材料,该研究者认为日本政府在德川幕府统治前期、明治维新前夕、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状况分别是什么?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19世纪日本的经济、政治状况,说明推动日本土地制度出现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结合所学,探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土地制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黑船事件”(佩里叩关,日本开国) 材料二:时局图 康有为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1)结合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阅读以下材料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把日本明治维新以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发展的道路有何不同?
(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伊藤博文对大久保利通的国家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的内外背景是什么?
(3)概括评价伊藤博文的国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二战后迄今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又做了怎样的重大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利(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建交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欧美诸国,……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liáo)为中心,……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改革的动力是西化……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则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谓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材料一,指出1853年在柏利访日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的重要改革措施及其学习西方的特点。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和结果。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