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表中的“乙”是指
国家(代称) |
1500—1599 |
1600—1700 |
1701—1800 |
甲 |
705 |
371 |
196 |
乙 |
65 |
1770 |
2950 |
丙 |
— |
811 |
1865 |
丁 |
— |
155 |
1300 |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 |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B. |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C. |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D.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 |
下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
C.亚、非、拉的近代化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下面是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
B.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
C.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
D.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区→印度 |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据此应给予正面评价的历史现象是
A.明清禁海政策 | B.义和团运动 |
C.世界市场形成 | D.斯大林模式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应是
A.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 |
B.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 |
C.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
D.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约2倍,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 |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D.奴隶贸易 |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 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