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日本的对外扩张
高中历史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l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6—17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

年份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材料二 表2: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金银比价从16世纪晚期银价偏高到17世纪早期银价降到与西欧基本持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起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人口迁移的去向概括人口流动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400,n=600 B.m=800,n=200
C.m=600,n=400 D.m=900,n=10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
C.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D.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来自星星”的都敏俊教授1609年来到地球。如果他在当时的北京和伦敦之间瞬间移动,最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中国商人叫卖粉彩瓷,英国农民收获马铃薯
B.中国女人穿着旗袍,英国男人正去工厂做工
C.中国文人参加科举考试,英国绅士争睹莎翁戏剧
D.中国小孩放着鞭炮,英国市民乘坐火车机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价格革命”在西班牙表现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猛烈,物价上涨最早,也最快,到16世纪末,物价提高了4~5倍。这一现象(    )

A.强化了西班牙的王权统治
B.导致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
C.使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
D.源于其从殖民地获得的巨额财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以及一国货币的地位是强国兴衰的重要标志。那么,17世纪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是(    )

A.阿姆斯特丹 B.新阿姆斯特
C.新法兰西 D.纽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日本的对外扩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