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革命在几个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材料中的“几个方面”在欧洲直接体现为
①广阔的市场②必备的资金③充足的劳动力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今土地落到少数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
A.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 |
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 |
C.使资本主义经济渗入农村,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
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
1516年,托马斯·莫尔爵士在《乌托邦》一书中发出了“羊吃人”的控诉。他控诉的是()
A.黑人奴隶贸易的罪恶 |
B.圈地运动使农民境况悲惨 |
C.大工厂制对工人残酷剥削 |
D.机器生产破坏了田园生活 |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组别 |
甲 |
乙 |
丙 |
商品内容 |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
糖、烟草、玉米 |
奴隶 |
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 |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
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
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
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
“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 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 |
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 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 |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下图是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图,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 )
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 |
B.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C.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
C.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 |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