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高中历史

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孟德斯鸠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要求推翻神权统治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    )

A.宗教改革的冲击 B.罗马教皇的感召
C.人文主义的传播 D.启蒙运动的开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语言之于思想是必要的工具,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马只适合于最好的骑士。已如上述, 既然如此,那么最好的语言,只适合最好的思想,然而,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和学识,所以最好的语 言只适合于才识兼备的人。……我们记得,我们往往把(用)俗语写诗的人称为诗人。
——但丁《论俗语》
材料二: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的自由、平等、 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德文圣经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匈牙利语、芬兰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可 以说,民族语言的圣经版本,完全粉碎了天主教会束缚圣经的这把“拉丁锁”——拉丁语。因此,民族语 言在宗教领域的深入,是对天主教会传统权威的侵犯和否定。从此,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彻底丧失了对中欧、北欧和西欧的精神、文化的支配权。
——陈永麟《马丁·路德的圣经研究与翻译》
材料三: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 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 年 2 月 1 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但丁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说明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中胡适“首举义旗”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三在文学语 言的运用上有何相似主张?
(4)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语言革新在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A.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B.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D.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纳尔·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和他的同伴去美洲大陆,“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和发财致富”。
材料二 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但是,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用今天流行的拉丁文原文来说,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四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家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提出挑战的社会根源?美洲的革命领导者是怎样把启蒙思想作为“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
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约翰·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创者
B.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C.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D.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对材料中探索的新世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探索未知的新航路 B.探索人的情感与价值
C.探索自然的奥秘 D.探索否定《圣经》的新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意志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B.反对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改革宗教否定教权至上
D.认为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