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德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该谚语反映出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 |
B.德国是罗马教皇的牛奶供应国 |
C.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剥削 |
D.罗马教皇的副业在德国养牛 |
大科学家牛顿是虔诚的基督徒;哥白尼、布鲁诺与伽利略虽遭教会迫害却并不影响他们信仰基督;中世纪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培根是修士;15世纪伟大数学家库萨的尼古拉斯是天主教的枢机主教。上述现象说明
A 宗教与科学水火不容,二者斗争是永恒的
B 上述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C 协调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人类智慧能够解决的问题
D 在上帝面前科学只有匍匐在地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和保障物资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 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 是宗教顺应时代的体现
C 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D 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人不能愚笨的浪费上帝的财富,朴实和节俭是一种美德,每个人应该巧妙的投资以增进上帝的财富。”持这种观点的教派是
A 天主教 B 路德教 C 英国国教 D 加尔文教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里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思想并不是毫无分别的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每一个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D.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
A.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 | |
B.甲对乙说:“人生在世,就要追求自由、幸福,创造财富” | |
C.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为的 | D.人是罪恶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
德意志发生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取大量财富 | B.人们要求改革教会愿望强烈 |
C.罗马教皇派人修缮圣彼得大教堂 | D.罗马教廷派人来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
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大多和宗教有关,宗教改革家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说明
A.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
B.资产阶级不反对天主教会 |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
D.宗教改革中改革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基督教 |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在于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在欧洲,宗教的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③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④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加尔文宗教主张中体现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意识形态的是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 B.主张共和式的长老制 |
C.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 D.主张议会负责世俗事务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其他地区的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使宗教改革浪潮波及欧洲很多地区 | B.首先突破了天主教神权的坚固堤坝 |
C.为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固定的模式 | D.其改革精神激励了其他地区 |
卡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卡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一文中写道:教皇在特使报告中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材料主要体现了
A.德国只有少数人反对罗马教廷 |
B.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较为缓和 |
C.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D.德国绝大多数人反对路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