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
B.“认识你自己”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D.“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进化论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
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 |
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
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
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这里的“他”应是
A.苏格拉底 | B.但丁 |
C.马丁·路德 | D.洛克 |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 B.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 |
C.摆脱罗马教皇控制 | D.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德意志作家伊拉斯谟批驳马丁·路德的理论,即:大多数的人将注定永远受罚,只有少数人会得救,原因不是他们的生活无瑕疵,而是因为上帝的恩赐。材料信息表明( )
A.宗教改革极大的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 |
B.伊拉斯谟的观点更彰显人文主义思想 |
C.路德认为不应该盲目听从教会的说教 |
D.伊拉斯谟批判了教士荒淫伪善的面目 |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下列最能说明“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是( )
A.信仰得救 | B.简化宗教礼仪 |
C.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D.揭露教会的贪腐 |
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A.佛教 | B.基督教 |
C.伊斯兰教 | D.东正教 |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D.“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A.马丁·路德 | B.加尔文 |
C.亚里士多德 | D.伏尔泰 |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
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 D.宣扬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