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
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 B.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C.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 D.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君主 | B.议会 | C.内阁 | D.最高法院 |
“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
A.发动宫廷政变 | 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
C.实行民主共和制 | D.实行责任内阁制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 B.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C.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 D.君主制度的衰亡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
①古代中国的丞相制度
②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③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④西方国家的代议制度
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②④⑤ |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
B.新制度的确立、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 B.渐进性 | C.普选制 | D.法制化 |
《货币》一书载:在英国黄金博物馆中你们可以看到一个国王手上拿着一个金蛋,相应的谚语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一种权力,但也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把手中的金蛋捏碎。这体现出英国
A.国王掌握了裁决权 | 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 |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 D.是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