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
B.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
C.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
D.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 |
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
A.英国政治腐败 |
B.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
C.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
D.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
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 |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 |
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 |
D.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 |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英国,这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得到了英方的高度重视和超高规格礼遇。根据英国政治体制特点,这里所说的“超高规格礼遇”主要是指:
A.受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接待,英国王室成员全程陪同 |
B.受到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接待,双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 |
C.受到了英国举国市民的热情欢迎 |
D.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分别参加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广受赞誉。 |
“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民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民主共和 | D.君主立宪 |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打败王军 |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
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关于两个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由选举产生 |
B.都对议会负责 |
C.都可以解散议会 |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
“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英国议会的聪明之处在于:只要权力在议会,保留个国王未尝不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英国( )
A.首相由选民选举产生 | B.国王是国家象征 |
C.内阁成员对国王负责 | D.议会只限制首相 |
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体,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
B.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对国会负责 |
C.法国众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
D.德意志帝国的首相由皇帝任命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主要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
A.光荣革命 | B.柏林墙 |
C.斯大林模式 | D.巴黎公社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