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B.扩大议会的权力 |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 D.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该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责任内阁 | B.抽签和轮流坐庄 |
C.民众有普选权 | D.选举和议会立法 |
下图是英国《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 | B.议会权力的扩大 |
C.内阁对议会负责 | D.责任内阁制形成 |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其不同点有: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大权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议会负责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 B.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 |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D.革命的彻底性 |
英国、美国、法国等近代民主国家建立的民主制度突破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局限性,其最基本的制度保障是:
A.共和制 | B.邦联制 | C.代议制 | D.三权分立制 |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国家本质没有改变 |
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
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 |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里所说的“内部力量”指的是
A.政治制度 | B.经济实力 |
C.科技力量 | D.文化创新 |
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 |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 |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 |
B.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 |
C.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 |
D.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 |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
C.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
D.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具有毁灭性。”它是
A.国王 | B.内阁 | C.议会 | D.首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