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甫《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
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选举权 |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法官由议会任命 |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2名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
恩格斯曾说:“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巴黎公社革命 |
C.辛亥革命 | D.俄国十月革命 |
近代某国革命中,对立双方如下图:
该革命是指
A.德意志统一 | B.英国革命 | C.法国大革命 | D.北美独立战争 |
十七世纪前期,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
A.任命内阁首相 | B.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 |
C.决定王位的继承 | D.可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
19世纪中期中国的某书记载:“(□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中华民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
史书记载,大多数英国人早已厌烦了克伦威尔式的共和国;他们希望再有一个国王,但必须同时有一个强大的议会。这个愿望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A.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
C.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的建立 | 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胜利 |
到18世纪中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相继颁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使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英国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B.议员是由选举产生的 |
C.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统治大权 | D.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
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
③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
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 |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D.列宁领导苏俄时期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
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②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③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④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英国的政治状况是
A.议会只对国王负责 | B.议会开始掌握征税和财政权 |
C.英国政党制度确立 | D.议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