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 )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
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巩固了君主立宪制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申报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
A.《权利法案》颁布实施 |
B.责任内阁制的完善和议会改革 |
C.工农阶级的武装斗争 |
D.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
钱乘旦指出:“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模式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戊戌变法运动 | D.清末预备立宪改革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美国《1787年宪法》 |
下表是摘自陈衡哲《西洋史》,对该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国别 |
花 |
果 |
重要原因 |
日耳曼 |
宗教哲学 |
宗教革命 |
(一)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二)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三)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身不甚深。 |
法兰西 |
政治哲学 |
法国革命 |
(一)专制政体的发达。(二)政治的亟需改革 |
英吉利 |
应用科学 |
工业革命 |
(一)工业发达。(二)尚实用的民族 |
A.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B.文艺复兴对西欧诸国的影响
C.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否决权通俗指政治上一种片面否定决策或决议的权力,尤其是立法。近代以来各国政体不一,对否决权规定也不一。以下有关否决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下议院能将英国上议院提出的法案搁置一年,称为“延宕否决” |
B.美国总统否决的国会议案,两院复议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有广泛基础可充分行使否决权 |
D.因议会权力至上,近代德意志联邦议会可否决德意志皇帝颁布的的法令 |
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分权制衡 | B.虚位元首 |
C.议会权力至上 | D.责任内阁制 |
通过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而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的是( )
A.金融资产阶级 | B.大商人 |
C.新贵族 | D.工商业资产阶级 |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依法行政 | B.对君权的制约 |
C.强调主权在民 | D.对权力的监控 |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 B.扩大议会的权力 |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
C.圈地运动的推进 |
D.民主制度的确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