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看下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 )
A.颁布《权利法案》 | B.确立责任内阁制 |
C.推行政党政治 | D.实行议会改革 |
1839年英国内阁决定出兵进攻中国,1840年提交议会展开讨论,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进行了《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的演讲,在女王影响下,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决议。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议会对女王负责②女王有最高立法权③内阁对议会负责④议会主权至上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 B.16世纪 | C.17世纪 | D.18世纪 |
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A.贵族阶层 | B.工业资产阶级 |
C.城市工人 | D.农业工人 |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A.分权制衡 | B.虚位元首 |
C.议会权力至上 | D.责任内阁制 |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 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
A.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 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 |
C.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可不经议会同意直接对外宣战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思想。“有限王权”是指在《权利法案》下,英国国王仍然拥有( )
A.行政权 | B.立法权 | C.财政权 | D.司法权 |
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与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相比较,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的优势表现在( )
A.确保内阁掌握国家的全部行政权力 |
B.政府行使行政权时受议会制约较少 |
C.两党轮流执政制度得到更好地执行 |
D.权力机构间的制约监督机制较完备 |
英国伦敦唐宁街10号,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后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的这一历史地位起始于( )
A.克伦威尔 | B.威廉三世 |
C.沃波尔 | D.丘吉尔 |
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 | B.《权利法案》 |
C.责任制内阁 | D.1832年议会改革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