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 )
A.使议会获得选举国王的权利 |
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
C.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 |
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随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法国民主共和制 | B.英国君主立宪制 |
C.美国总统共和制 | D.德国君主立宪制 |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
C.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
D.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
“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体中最大的特点。”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国是 ( )
A.英国 | B.法国 |
C.中国 | D.美国 |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其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英美两国革命的共同举措 |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英美两国的相同手段 |
C.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
D.英美两国革命中资产阶级法律意识淡薄 |
英国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所呈现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
A.行政权的膨胀 | B.立法权的膨胀 |
C.财政权的膨胀 | D.军权的膨胀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 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