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被后人称为床下都督。这一典故最能说明(    )
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
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
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话材料中,尚缺一个标题,最贴切的是(    )

A.民风纯朴 B.民智未开 C.民心不稳 D.民族觉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以下言论能够体现孙中山“一劳永逸之计”思想主旨的是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政府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①以俄为师,探寻新的革命道路               ②思想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③萌生与中共合作的愿望                     ④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倾向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为“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日,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

A.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
B.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
C.革命后民主思想渐人人心
D.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当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   )

A.建立了民国 B.否定了封建专制
C.确立了民主政治 D.结束了清的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最主要的理由应该是(   )

A.推翻了帝制
B.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D.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材料认为这一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宣布取消国王经常用以干预法官独立司法的法律豁免权和中止权,明确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1701年,议会又制定《王位继承法》,宣布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一直任职;法官在议会两党的请求下才可罢免;法国的基本薪俸应予以保障,从公共财政中支付。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英国法治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
(1)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法治国家的理由。
材料二 最高法院在美国政治制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间争议的仲裁者和国家许多最重要问题的终极权威。……不过,联邦法院的权力仍然受到间接的约束,美国宪法中的制衡原则依然有效。……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权,再加上参议院的确认权;像对其他联邦官员一样,国会可以对联邦法官行使弹劾与罢免权。
——任东来、陈伟等《美国宪政历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最高法院成为“终极权威”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联邦法院的权力受到哪些约束?
材料三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宪政民主的开端,……是20世纪中国最民主的时期。……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在经济方面,北京政府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文化方面,公民言论和思想自由空间的扩大,……涌现了众多甚至至今尚难超越的“新人物与新思想”。
——王轶群《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民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