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C.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D.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道:“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友邦曾给予大力援助 |
B.“文明国应尽之义务”是指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
C.诸友邦在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代理入破坏革命 |
D.“八月以来”指的是从黄花岗起义以来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回顾辛亥革命时写道:“革命这一目的,非仅在于倾覆满洲而已,乃在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那就是“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请完成:
(1)材料所说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2)概述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造活动。
(3)结合上述改造活动的结果谈谈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五)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又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 ( )
A.帝国主义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 B.清政府起用袁世凯加强镇压 |
C.革命派内部争权夺利力量涣散 |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的民主共和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最主要是因为( )
A.脱离实际和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 B.完全照搬资本主义列强的模式 |
C.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 D.救国方案未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的 |
D.《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
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⑴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⑵ 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2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