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
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 |
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来,被南方“独立”各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对袁世凯争夺总统权力的退让 |
B.革命党民主共和的精神 |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 |
D.中华民国政权的不稳定 |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项规定( )
A.源出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
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
C.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 |
D.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
A.三权分立 | B.主权在民 | C.司法独立 | D.民主共和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到,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五四运动之后 |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意义?(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三项措施。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
材料三 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2日)
材料四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一一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3)材料三与材料四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变化?分析指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
①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实行总统制
③宪法由国会制定④国民一律平等,国家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为创作并发表于1912年的漫画《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副题为“大人老爷所用”,描绘清王朝宫廷所用之各种物品被送进了“博物院”,而成为“最新陈列品”。这反映了作者( )
①期待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③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④封建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