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 )
A.地主阶级 | B.农民阶级 | C.资产阶级 | D.无产阶级 |
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进步的潮流。这一观点主要反映的史观应该是( )
A.革命史观 | B.近代化史观 | C.英雄史观 | D.阶级斗争史观 |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 “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材料中的“三民主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②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有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共同纲领》
③《反分裂国家法》 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 B.辛亥革命引起了人们服饰上的变革 |
C.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
据记载,“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镜山野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
B.《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
C.辛亥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
辛亥革命和大革命最终都失败了,最主要的表现是( )
A.被野心家篡夺了革命果实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D.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
有人说:“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革命”。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
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 )
A.产生了公认的领袖 | B.建立了统一的政党 |
C.提出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 D.开展了武装斗争 |
发生在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建立 | B.中华民国成立 |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
A.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 B.武汉是民主革命的摇篮 |
C.革命领导人身先士卒精神的鼓舞 | D.危急时刻革命新军的首创精神 |
下列—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