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赢<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材料四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
一一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据此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主题二【变化】
材料二 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主题三【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 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主题四【反思】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1)材料一中“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据此可以看出历史评价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二 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五 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他们建议要重视“新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和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4分)
(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三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五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击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和三,解释材料四中“反动统治秩序”的含义,说明“近代民主革命”的斗争目标。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4分)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1)辛亥革命在中国实行政治近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请分析其主要功绩并说明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2)西方国家以建立代议制度作为政治近代化的标志,请完成以下表格。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怎样确立的?用史实说明,和英国的新制度相比,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有人说,法国是资产阶级“政府体制的试验场”,在《人权宣言》发表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孟德斯鸠等“政府体制设计家”们所能想到的或没能想的政体几乎都在法国出现过。请至少举出《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曾出现的三种资产阶级政体及政权名称,并说明法国最终通过什么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政权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 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3根据材料三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很明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任何参与,即使是担任最小的公共职务……但是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城镇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完美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 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 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对“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如何定义的?在实践上他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认为理想的政体形式是什么?为构建这一政体,《临时约法》作了怎样的具体设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多角度地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史料研习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角度二;理论指导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2分)
(3)按照近代化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
材料二 五四运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本质的进步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怎样的鲜明时代特征?
材料三 中央党校郭德宏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伟大抗战塑造了伟大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塑造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试举一例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6分)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任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为”。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的法制观念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
(3)“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人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并解释其社会原因。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②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此后,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③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④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共17分)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