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
“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
A.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 | B.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 |
C.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 | D.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 |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
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
高一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 |
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今虽新政治之建设,忙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1912年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 B.以暴力推翻满清的必要性 |
C.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 D.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2012年9月,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全景式再现辛亥革命历史进程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在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获得三项大奖。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进程”的是( )
A.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B.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
D.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
20世纪初,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列宁曾热情地称赞“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里,列宁称赞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浪潮激荡全国 |
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
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