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

下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

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D.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名辞。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中说,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天下为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日益西化
B.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C.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D.旗袍典雅大方,能够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