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滥发纸币 | B.控制四大银行 |
C.凭借国家政权 |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
某报登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穿,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你认为这则评论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B.甲午战争后 | C.一战期间 | D.国民党统治后期 |
下列关于中国官僚资本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以四大家族为代表 | B.凭借国家政权积累财富 |
C.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 D.依附英美帝国主义 |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是( )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日本的经济掠夺 ③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1947年,国民政府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这一条例当时对下列中国哪一阶级的打击最大最直接
A.农民阶级 | B.民族资产阶级 | C.官僚资产阶级 | D.手工业者 |
“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
A.将中国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
C.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西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 B.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基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基础 | D.为日后发动内战奠定基础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下列最能说明
A.民族工业受封建势力压迫 |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制 |
C.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侵蚀、排挤 | D.民族工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