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王是一位货币收藏爱好者,右图是他收藏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纸币,面额伍仟元。从该图中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中国币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C.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日钞流通中国
D.钞票印刷业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
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
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78
纺锭
60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
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本质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表:1912—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指数情况表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第一次大发展缘于欧美列强无暇东顾
B.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内政局稳定
C.三次指数下降均因受到官僚资本压榨
D.战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   )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公告》反映了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8月,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的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的侵略 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僚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1  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代
工厂
占全国比重
资本
占全国比重
工人
占全国比重
1937年
1 9家
O.48%
305.2万元
O.82%
5787人
1.26%
1942年
546家
20.56%
16931万元
8.8%
33074人
1 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重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B.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
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
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上述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的影响               B. 抗日根据地扩大
C. 国际援助的增多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