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937年底全国(除东北地区)共有工厂3925家,其中上海就有l235家,约占总数的31%,其他沿海各省共2063家,约占总数的52%,内地各省所有工厂只占总数的17%左右……截至1945年,战时向政府注册登记的后方新设工厂共计4382家,西部地区就占了90%。”这一变化说明
A.抗战彻底改变了战前不合理的工业内部结构 |
B.抗战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
C.大后方已消除了西部与东部工业的差距 |
D.民族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图是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额变化情况的数额图,法币大量发行带来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迅速开展 |
B.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C.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D.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
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下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 |
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 |
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
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 |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C.繁重的捐税负担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 )
时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国家 |
英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总额 (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 |
占列强对华投资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
B.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D.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重要地位
民营的最大工业棉纱业和面粉业都衰退了,1947年棉纱产量只有1936年的66.2%,面粉产量比战前跌落一半。两者均受原料不足的影响,棉纱又受官营厂的排挤,面粉则又受美麦、美面的冲击。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日本的侵略破坏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43年6月7日,上海某报刊登《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武汉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的改善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C.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 B.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C.转嫁战争负担 | D.强化物资管制 |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
A.1895~1911年 | B.1912~1919年 |
C.1927~1936年 | D.1945~1949年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
|
1912~1920年 |
13.4% |
1921~1926年 |
-4.5% |
1927~1936年 |
8.7% |
1937~1945年 |
-2.45% |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1945年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
B.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
C.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 |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