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马丁.路德
……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约翰.加尔文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
(2)比较材料四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下图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
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 | 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 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
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 ②禁止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③建立民族教会 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大学毕业后,进入修道院当修士,他潜心修道后发现教皇和教廷大员们种种亵渎上帝的行为,日益坚定改革宗教的决心,他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岳麓版必修Ⅲ
材料二 戊戌年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并再版《新学伪经考》,在这两本书中,康有为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
(1)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和马丁·路德有什么相同点?
(2)马丁·路德和康有为的实践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
C.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观点主要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简要列举马丁·路德其它的宗教改革主张。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材料四
图4马丁·路德 图5 加尔文
(4)材料四中两位人物领导的运动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宗教改革,但英国国王却推行宗教改革,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
A.确定“教随国家”原则 | B.反对天主教信仰 |
C.维护自身统治利益 | D.维护和加强国教 |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
关于中世纪的欧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会是基督教世界的政治主宰 |
B.教会不仅制约着基督徒的生活,还控制着世俗政权 |
C.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权比君权具有更高的地位 |
D.世俗君主与教会之间水火不相容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
B.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
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