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舍尔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
B.英法对德宣战 |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欧洲各国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
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
C.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
D.英国调整同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财源滚滚,达到了“涨破上衣”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 )
A.利用中立国的地位与交战国开展贸易 |
B.本土远离战火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
C.美国利用和平的国内环境发展经济 |
D.美国的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业生产 |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有( )
①与英法历史文化联系密切
②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③确保美国在协约国的利益
④消弭苏俄退出“一战”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
C.充分重视与盟友的合作关系 |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主义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美国和中国 | B.美国和日本 |
C.苏俄和日本 | D.苏俄和中国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 |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的是
①飞机受到重视,汽车的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改进
④生产管理革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各项,发生在一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到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
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