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毒气战就是德国人采用的“恐怖的方法”之一。最早使用毒气弹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凡尔登战役 | D.日德兰海战 |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直接引发了( )
A.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 B.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
C.波斯尼亚危机 | D.萨拉热窝事件 |
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 B.英国和法国 |
C.法国和俄国 | D.英国和德国 |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期间,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邱吉尔向首相慷慨陈词:“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由英国人发明的“新兵器”首次应用于一战是在
A.西线战场 | B.东线战场 |
C.南线战场 | D.北海战场 |
一战前,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就提出,为应付来自东西两面的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可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用6~8个星期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国,有人说这就是日后“闪电战”的雏形。但使得这一构想最终破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阿拉曼战役 |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德两国的国家矛盾十年来日益尖锐 |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
1917年3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对这一演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威尔逊有意放弃“孤立主义”外交 ②“骚乱”指德国“无限制的潜水艇战”
③美国发生了持续30个月的悲惨事件 ④美国想要介入战争,保护自己的利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
一战中,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 B.双方的制海权发生重大变化 |
C.协约国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 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洲独立战争期间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