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再次提出严正交涉。毒气首次应用于战争是下列的哪场战役( )
A.索姆河战役 | B.马恩河战役 | C.凡尔登战役 | D.色当战役 |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
D.造成的巨大伤亡与破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当交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时,……潘兴(1860—1948年,美国将军)率军到法国,‘我们来了!’一句,表示了美国报答法国帮助其独立之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巨强的第一次啼声”。潘兴率军到来加速了:
A.克里木战争结束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C.普法战争结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
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 B.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 |
C.协约国实力增强 | D.美国的参战 |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以及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这里主要是指 ( )
A.拿破仑战争激起了欧洲民族主义 | B.普法战争引起了欧洲的民族主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 | D.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 |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
1919年7月,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对日本驻英大使说:“多年来,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目标是取得对中国资源的控制权,使日本成为未来中国实际上的主人。这种最系统化和不知耻的方式、策略在中国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敌对情绪。”以下事件均为日本侵华暴行,其中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①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 ②强占中国山东
③制造“济南惨案” 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A. | 克里米亚 |
B. | 凡尔登 |
C. | 列克星敦 |
D. | 萨拉热窝 |
法国国歌《马赛曲》在俄国一度被禁止演奏。但1891年法国舰队访问俄国港口时,俄国乐队高奏《马赛曲》,连沙皇也破例脱帽向法国三色旗致敬。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 B.英德矛盾激化 |
C.三国同盟的威胁 | D.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影响 |
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的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从217万成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的哪一时期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后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
C.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 D.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
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文中的“暴虐”是指
A.阶级斗争和宗教迫害 | B.宗教迫害和国际侵略 |
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 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