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的是
①飞机受到重视,汽车的功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化工技术发展
③生产流程改进
④生产管理革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③美国爱好和平
④谋取战后霸权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 |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
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②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③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④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
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
A.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B.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 B.日本利用时机独占中国东北市场 |
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
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拄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曾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须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
A.凡尔登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阿拉曼战役 | D.不列颠之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