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国的沦陷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7年拿破仑迫使普鲁士族君主国家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改革敕令规定:“各邦的任何居民都有占有或抵押任何种类的土地财产之法定资格,而不受各邦方面的任何限制。”“那些由继承或由权其自身利、或由永佃、或由分薄持有而占有其农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应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807年11月。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后,教士、修道士、市民、农民,都被与战争一样的不可思议的热情振奋起来。各种热情都这样一致地趋向同一目的。是空前未有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爱……人民荣誉和军事荣誉……激使西班牙人进行最决死的防御。……西斑牙人在半被爆炸破坏的建筑物废墟里,一直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其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1)恩格斯说:“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8分)
(2)材料二中西班牙人为什么“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与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伦理学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
在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法国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 摘自《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的目的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论证卢梭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没有想到我们英国的弟兄。他们的立法机关想把无理的管辖权扩展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时常把这个企图通知他们。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来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况告诉他们。
我们曾恳求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雅量,念在同种同宗的分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因为这些掠夺行为难免会使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来往中断。可他们对这种正义和同宗的呼声也同样充耳不闻。因此,我们不得不宣布脱离他们,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态度对待他们:同我交战者,就是敌人;同我和好者,即为朋友。
材料二:……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因此,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1)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文件名称分别是什么 。
(2)分析比较,上述材料所涉及的两大社会政治事件在反抗的对象、斗争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大革命爆发前40年,在人民尚未追求政治自由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暂时,人民一定会追求政治自由。趁这个时候,政府自己完成一些政治改革,让人民顺利获得和享受政治自由,这样,后面的大革命也就未必还会发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国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路易十五有个最能干的大臣想到了,并且向路易十五还作了建议,由于国王本人和整个政府班子没有这种意识,建议等于白说。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种大的改革,只有当国王和整个政府都想到了并作了“构想”,才有可能进行并去完成它。
错过这个权会,到了"20年后,形势改观:政治自由的形象已呈现在法国人的精神中,而 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吸引人。……全体人民均有权参加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大革命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闵良臣《读<旧制度与大革4>三题(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追求政治自由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
一、一切公民,除德行上和才能上的差别外,都得无差别地担任各种职业和职务。
二、一切赋税都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三、同样的犯法处以同样的刑罚,不因人而有所差别。
材料二     第二条:凡为能动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公民),必须:
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均摘自法国《1791年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791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620年11月11日,经过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的乘客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吾等签约之人,信仰之捍卫者,蒙上帝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及爱尔兰国王詹姆斯陛下的忠顺臣民——为了上帝的荧光,为了吾王与基督信仰和荣誉的增进,吾等越海扬帆,以在弗吉尼亚北部开拓最初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公民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并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据此于耶稣公元1620年11月11日,吾王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等十八世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君主陛下在位之年,在科德角签署姓名如下,以资证明。
(签名略)
——《五月花号公约》
(1)《公约》的哪些规定反映了人类民主的潮流?(4分。不得摘抄原文)
(2)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 《公约》的意义几乎可以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文献相媲美。这群漂泊者为什么能够制定出如此重要的政治文件?(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没有想到我们英国的弟兄。他们的立法机关想把无理的管辖权扩展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时常把这个企图通知他们。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来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况告诉他们。
我们曾恳求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雅量,念在同种同宗的分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因为这些掠夺行为难免会使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来往中断。可他们对这种正义和同宗的呼声也同样充耳不闻。因此,我们不得不宣布脱离他们,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态度对待他们:同我交战者,就是敌人;同我和好者,即为朋友。
材料二:……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因此,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1)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文件名称分别是什么 。
(2)分析比较,上述材料所涉及的两大社会政治事件在反抗的对象、斗争的性质和争取的权利等方面有何不同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许多州政府通过了禁止输入奴隶的法律。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对美国革命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
(3)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立法、行政与司法权的?与欧美政体比较,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然法为人神共有,人类既然是自然创造的,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并非所有的法律都是好的、善的。判断一个法律的好与坏,或者说判断一个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
——西塞罗《论共和国》
材料二   “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它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
——《法国民法典》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1908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塞罗阐述的自然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民法典》是如何体现自然法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分)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江苏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江苏吴江
黄宗羲等人誓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江苏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墟集会
福建宁化
远近商贩,至皆依之
西湖八社
浙江杭州
当地文人定期聚套,饮酒赋诗
讲学会
 江苏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末实学

 
——(据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整理)
(1)自定一个标准对表3中的民间社团进行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这些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表4大革命期问巴黎妇女的政治参与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789年7月14日
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高声尖叫着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
1789年10月5日
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的前列,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
 1791年9月
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它被视为妇女解放的启蒙文献。
1793年5月
一些妇女创建了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妇女俱乐部——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
1793年10月
雅各宾派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来处理。 

 
有人认为,女权运动是大革命的一部分,随着大革命对平等权利探求的步步深入,女权运动由对权利的呼唤和对被排斥的不满,上升为人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平等的政治权利的公开追求,妇女解放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还有人认为,用现代女权运动的标准(妇女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进行的运动)去解读大革命时期的妇女政治活动,势必导致对历史的误读,在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一小部分中上层妇女有了政治参与和权利自觉意识,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妇女而言,她们并没有男女平等的信念,这远远称不上是一场“妇女的革命”。 
——(均据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等)
(2)据表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期间巴黎妇女政治参与的特点。概括并说明材料二中对大革命时期妇女政治参与的两种评价有何不同。
材料三    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示意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3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7月14日,俾斯麦发表了挑战性的“埃姆斯电报”,触怒了法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固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2)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存在着哪些“不同的政治派别”?结合史实说明当时的法国是如何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政治制度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法国的沦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