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
C.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时 |
D.苏德战争爆发时 |
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则笑话主要反映了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
“斯大林要实行高速度的直接工业化,而且把重点放在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上.国防工业是巨人的一条腿,但一条腿的巨人是不行的.斯大林认为,农业必须成为巨人的另一条腿;农业如果不发展,没有粮食、原材料,工业也不可能发展。”为此,苏联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土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D.农业集体化 |
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
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
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 |
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 |
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谈及苏联(俄)历史上的某次饥荒时,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造成饥荒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II%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了到实现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l |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
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
D.斯大林体制建立 |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