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克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材料说明
A.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冲破了美国的控制 |
B.“加速发展战略”提升了国家军事实力 |
C.苏联的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俄国卫国战争的胜利 |
阅读下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
表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主要产品完成情况
产品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增长率(以1932年为100) |
汽车 |
万台 |
20 |
832 |
钢 |
万吨 |
1300 |
189 |
棉织品 |
亿米 |
51 |
488 |
农业总产值 |
亿卢布 |
262 |
154 |
工业总产值 |
亿卢布 |
927 |
220 |
①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
②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③实施不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④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陆南泉在谈论苏联经济时说:“落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用集中的方式来整合它的资源,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落后地区,但是这个过程也存在很多弊端和潜在的问题。”作者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的改革 |
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前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 B.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
C.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 B.推行农业集体化 |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D.实行余粮征集制 |
一位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民众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念 | B.特权阶层引起民众不满 |
C.工人缺乏物质激励 | D.地方企业缺乏自主性 |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B.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
1930年,联共(布)中央提出:在不与外国资本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废止租让合同,由政府提前收回租让企业。这说明
A.苏联工业化建设已基本实现 | B.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废止 |
C.农业集体化加强了国有经济 | 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斯大林体制 |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 |
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 |
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 |
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