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政策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制度,土地政策发生变化往往会给社会带来连锁的反应。阅读材料:
材料一:(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岳麓版必须二P7
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土地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3
材料三: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据估计,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的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人教版必须二P9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时期实行的叫什么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有些什么特征?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的产生给当时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要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英国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这种土地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所产生的结果?
(4)综上,这些历史事件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材料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说它“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举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工业发展与农业经济变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叶,英国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16世纪末叶和17世纪初,圈地运动重新加强。1593年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顷共耕地和公用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接近尾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928年7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说:“(苏联)只有一个办法:靠内部积累来发展工业……我国农民的情况是这样: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即直接税和间接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为了发展为全国(包括农民在内)服务的工业而向农民征收的一种额外税。
——何吟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及其认识》
材料三 农村改革后,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农业年年丰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33.6%,年平均增长4.95%。农民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农村改革还有一项更具深远意义的成果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部分迁徙自由权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中国农村开始融入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去。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政府是如何“靠内部积累发展工业”的?这一做法对苏联经济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
1933—1939年PWA(公共工程管理局)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目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田纳西工程》
材料三 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27年至1939年建设,由美国工程师援助建设。其电力直接供应新建的扎波罗热钢铁联合企业。该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
——《沧桑80年: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兴修都江堰的可能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背景,说明美国采取上述措施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聂伯河水电站兴建的国内国际有利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目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以下材料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一五计划”的总结摘要。
1933年,斯大林同志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一月联席全会上作的报告,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了总结。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党和苏维埃政权在过去这一时期,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取得了如下的基本成绩。
(一)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因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长到百分之七十。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成分而成了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农业领域的富农阶级而成了农业中的统治力量。
(四)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
(五)社会主义体系在工业中消灭了失业现象,在一些生产部门里保持八小时工作制,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改为七小时工作制,在有害于健康的企业中规定了六小时工作制。
(六)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些成绩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们使工人和农民彻底摆脱了剥削的桎梏,并为苏联全体劳动者过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开辟了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一五计划”的总结中任意一条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看法要明确,理由可多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1936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摘编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美】《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
历史认识即指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包括历史思维和历史解释,象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成果、各种历史观念或历史思想,都是一定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晚清史专家刘学昭认为,……过去人们一讲到慈禧总是阴险狠毒的独裁者、一代妖后、恶女人,而这次《走向共和》将慈禧定位于“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表现出了慈禧的复杂性……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47年……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是不可能办得到的……在她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喜欢法国女装、高跟鞋和化妆品……,推行西方“新学”……
——《史家评说〈走向共和〉》
材料二:莫里斯说:“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罗斯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然在福尔索姆看来,罗斯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政治权力的获取,为了集权……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助长了失业,导致了美国如今连年的财政赤字。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我写《斯大林的战争》,既是针对冷战中的那些争论,又是为了超越它们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以便能够不受政治的左右,在具体的历史中去理解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我的目的不是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是通过有据可依的叙述让人们注意到他的历史作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了解不同的发现,或许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对于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或评价的东西,批判之余,也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斯大林的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慈禧是“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什么“超人的直觉”? 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相关史实,从肯定斯大林的角度来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和国际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历史认识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 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材料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2)材料二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联邦政府成立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当市场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就从农产品计划参与者那里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市场价格,反之则通过抛售农产品平抑市场价格。发放无追索权贷款和储备剩余农产品构成常平仓计划的主要内容。同时1938年农业调整法还规定农作物保险计划,当农作物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农业生产者能得到一定的赔偿金。
——蔡东丽、谢加书《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
——《斯大林选集》下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分别指出罗斯福和斯大林农业政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影响。
(3)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有何相同点?二者的农业政策对我们深化改革有何启示?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
产量 |
收购 |
收购量占产量(%) |
1958 |
20000 |
5876.0 |
29.4 |
1959 |
17000 |
6740.5 |
39.7 |
1960 |
14350 |
5105.0 |
3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 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 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试题篮
()